琢玉大师李博生从17岁开始,他琢玉50余年,上世纪80年代,便进入艺术的成熟期,创作出一批珍品,其中,献给国际和平年的松石、碧玉作品《人之初》,获得当年的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
中国素以“玉石之国”著称。古老的玉文化在当代有着怎样的变化和发展?“爱玉的人很多,懂玉的人极少。”李博生一开口就有点知音寥寥的感慨。
玉石雕刻是一种“减法”艺术,李博生却认为,成熟的玉雕艺术家应该有“加法意识”,博洽多闻,不断充实自己,丰富想象力,提升造型能力,才能将玉的气质与人的智慧有机结合,更好地遵循“量料施工,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有人总结李博生做玉历经三个阶段:用手做玉、用心做玉、用神做玉;他也笑言面前若无一块玉则无话可讲,有了玉则可滔滔不绝。“每一块玉都是独玉,给创作者提供的舞台均不同,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