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知识
首页 >> 珠宝首饰 >> 耳环 >>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李博生个人简介_设计_作品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李博生个人简介_设计_作品

来源:佐卡伊 编辑  时间:2014-02-24    
琢玉大师李博生从17岁开始,他琢玉50余年,上世纪80年代,便进入艺术的成熟期,创作出一批珍品,其中,献给国际和平年的松石、碧玉作品《人之初》,获得当年的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

目录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_简介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设计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作品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_简介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琢玉大师李博生从17岁开始,他琢玉50余年,上世纪80年代,便进入艺术的成熟期,创作出一批珍品,其中,献给国际和平年的松石、碧玉作品《人之初》,获得当年的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
 
  中国素以“玉石之国”著称。古老的玉文化在当代有着怎样的变化和发展?“爱玉的人很多,懂玉的人极少。”李博生一开口就有点知音寥寥的感慨。
 
  玉石雕刻是一种“减法”艺术,李博生却认为,成熟的玉雕艺术家应该有“加法意识”,博洽多闻,不断充实自己,丰富想象力,提升造型能力,才能将玉的气质与人的智慧有机结合,更好地遵循“量料施工,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有人总结李博生做玉历经三个阶段:用手做玉、用心做玉、用神做玉;他也笑言面前若无一块玉则无话可讲,有了玉则可滔滔不绝。“每一块玉都是独玉,给创作者提供的舞台均不同,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设计

 
  玉雕之于李博生,早已不是生存的手段,甚至不是一门专业的技艺,而是与其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项事业——将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付诸实践并灿然光大的一方天地。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愿终身做一位玉文化的传播者、推广者。
 
  现如今玉文化的发展如何?李博生对现在盛行的“宝玉石”的提法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中西自古皆有石文化,之后分化为两支:西方发展为宝石文化,东方发展为玉石文化。”中国玉文化很早便接纳了宝石文化,然而现状却让李博生深感忧虑:“欧泊称为蛋白石,紫牙乌称为石榴石,碧玺称为电气石……后者都是来自西方基于地质学的术语,长此以往,很容易丢失中国本土的玉文化。现在许多人钟情于钻石而不敢买玉。这反映出当代玉文化发展中的不正常现象:西方的宝石文化主宰了市场。”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作品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许多人将玉文化看作是一种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李博生认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玉文化源远流长,高洁尚雅,文脉正宗。古时用玉有三个方面:帝王用玉以示天意,君子佩玉以示德行,庶人带玉以赋风雅。玉文化与儒家文化紧密相连,互为推进,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社会文化,其内涵丰富,绝无邪恶,只是南宋玉雕世俗化、商品化之后,才变得五味杂陈。”
 
  玉雕行业近些年取得蓬勃发展,李博生却认为:“这只是玉雕行业表面的繁荣。可以说现在是有玉雕却没有玉文化,好的东西没人认,粗制滥造、仿冒重复的玉雕工艺品却满街都是。玉雕行业的从业者多达几十万,玉雕艺术家却屈指可数。作为一项以珍贵有限的原料制作的工艺,不能以数量计而应该以质量计。”因此,对于玉雕工艺的继承,李博生心怀忧思:“新一代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学习玉雕工艺的不多,综合素质也亟待提高。”
 

看过 中国琢玉大师李博生 这篇文章的人还想看


>著名珠宝设计师杜半 个人简介_设计_作品

>著名珠宝设计师郑宏 个人简介_设计_作品

>中国著名珠宝设计师郑志影  个人简介_设计_作品

赞(10)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