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观赏石市场的日趋繁荣,观赏石的造假问题也日益突出,在造假的种类中,灵璧石造假手法较高,其因主要是灵璧石的市场认可度高,非法获利丰厚。这严重的损害了灵璧石的声誉,这是热爱灵璧石的人所痛心的,所不愿看到的。出于对灵璧石的热爱,现将了解的几种造假方法做一介绍,以供广大石友参考。
1、用粘接法作伪的灵璧石
造假原因:灵璧石质地较脆、也因其脆度高,所以有的石头在拍打过程中会产生声音,脆度高的石头往往会在采挖、搬运、清理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磕碰而导致断、伤,尤其是一些造型好的石头的奇巧处,更容易碰到,有的一些石农、石商不舍丢弃,粘接上以后继续蒙骗他人。这类作伪的灵壁石在识别上会有一定的难度:灵璧石具有天然的石皮和肌理,断伤的石头如果粘接及时,痕迹很细小,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痕迹,加之现在的胶水粘合力极强,所以极难辨认。很多灵璧石的老玩家一不小心还会上当。
2、用雕琢法造假的灵璧石
这是一种最为拙劣的造假手段,造假者或贩假往往抓住一些刚刚涉足奇石收藏界的,鉴赏经验不足却盲目追求收集象形类奇石石友们的心理,把一些不具备观赏价值、没有图案纹路、断裂报废的石头大刀阔斧的进行改头换面或局部整容,造假者往往会将那些毫无造型的石头雕琢成各种飞禽走兽或神话人物等形状,也有的会在一些有造型但不象形的石头局部上作伪,然后在其表面稍作处理,蒙骗他人。有些灵壁纹石是用钢丝拉出或刻刀雕琢出的;然后是用钢刷处理或砂轮磨后再用草酸渗泡作旧的,造假出的流水纹、蝴蝶纹、随形纹等各种灵壁纹石形态几乎达到逼真的程度,不具备一定识别经验的人是分辨不出来的。
3、造型山石类的灵璧石造假
其做假表现出的内容大致多为符合传统瘦、漏、透、皱审美观的山子型,往往有许多通透的孔洞,但其孔洞大多前后对穿,中心线成直线,少见自然形成的孔洞那种迂回曲折感。这类做假的石头大多完全改变其原来的面貌,通常要经过盐酸(硫酸)的浸泡,使之加工部位与原来石质浑然一体,由此也将石头本身的皮壳风化完全破坏了,使之体无完肤,浑然一色,手感圆滑有余,棱角不足。这类造假石头应通常只能蒙骗那些对灵璧石只闻其名而毫无识别能力的外地人。天成的灵璧石石皮,一般都有自然流畅的的纹理,天然灵壁纹石的石面槽线是多呈现不规则形状的,人工雕琢出的纹路是多呈形状的槽线,而雕琢的灵璧石则人为地破坏了石皮,因而其表皮往往麻麻点点(造假者欲盖弥彰而为),显得非常干燥,再者,天然形成的象形石造型拙朴、自然、生动,加工而成的虽然非常相象,但一眼看去就觉得呆板、生硬,缺乏灵气。
4、用胶粘法造假的灵壁疙瘩石
造假者通常是用胶粘剂或水泥在较平整的和无观赏价值的石灰岩表面上淋结成的大小不一的疙瘩,然后再用鞋油和石蜡涂饰于表层来掩盖作伪痕迹。这类造假识别方法是,灵壁疙瘩石,又称结核石,在其产地也有人叫它珍珠石。天然的生成的灵壁疙瘩石,疙瘩与岩体结构会浑然一体,大小不一的疙瘩分布自然拙朴,抛光后的疙瘩光泽均匀,与石体颜色统一。用胶粘法造假的疙瘩石石体通常会显的干燥,疙瘩与岩石接连处放大镜下观察局部会有裂痕和缝隙,石体上有的还会留下白色粉末,疙瘩与岩体的的硬度有明显区别,假疙瘩用钢钉一划便会暴露出蛛丝马迹,用鞋油掩盖后的假疙瘩也可以用开水冲烫或酒精擦试方法鉴定。
5、白灵璧石的造假
由于白灵璧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硬度也极低,容易被盐酸腐蚀,所以石农们常用稀盐酸腐蚀法作伪成各种姿态。用刀具整理好的白灵璧,可是经过盐酸洗过之后,白灵部分虽然降低了重量,颜色和形态却越发精彩动人。而白灵璧往往是与其他石种混生的,也因此平添更多姿色。但这类白灵壁石因硬度低,容易作伪等原因不适合作为高档玩石收藏。
6、以次充好的冒充灵壁石
伪者多以同属石灰岩类的太湖石和广西墨石染色为之,如有的太湖石和墨石形态与灵壁石类似,叩击亦微微有声,有人就将太湖石用黑鞋由染黑冒充灵璧石。怎样分辨呢﹖太湖石亦微有声,亦有白脉,然以利刀刮之则成屑。检验时可以用利刃轻轻削刮石之底座,若是刮出石屑,即为假灵璧。另外,太湖石虽有白脉,但远不如灵璧石黑中映白的条纹清晰而众多,这也是分辨一法。
基本的识别方法:
一听声音:石质好的灵璧磬石能敲击出清脆的声音,非常悦耳,粘接的石头虽然看起来无异,但其完整性已被破坏,因而声音必然受到影响,如果一块石头质地青润而在敲打处声音沉闷甚至无音,那就要看个仔细了。
二仔细看:虽然粘接的石头痕迹很小,但大多数还是有的,尤其是在背面,灵璧石背面(或底部)一般都会有黄泥浆,当地人也习惯称其为石根,拼接的石头在石根处也很容易留下明显的断痕,一些作伪者为了掩盖,往往会用黄泥拌胶包裹断裂处,但新粘的黄土和其它部位的黄石根比起来,色泽要新鲜得多,会很容易辨认。
三用时间:时间是检验拼接石头是否完整的最好办法,粘接石头所用的胶水虽然粘合力很强,但有效期有限,即使在室内精心保存,通常年半载后,断裂处会自行脱落、现出原形,如果夏季置于室外,日晒雨淋几个来回便可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