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的质量评估要素主要包括颜色、形态、质地、科学、稀奇性、体量等方面。巧合(时效)、来源产地和历史渊源也会影响到对观赏石的评估。
一、颜色
指观赏石的色彩、色调、颜色的鲜艳程度、与基岩(底板)的对比和协调程度等。
对于有色的观赏石来说,颜色给人以第一印象。鲜艳的颜色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产生愉悦感。对于矿物类观赏石来说,颜色是评价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市场上,销售额最大,而且经久不衰者,大都具有鲜艳的颜色,如鲜红的辰砂、橙黄的雄黄、翠绿色的孔雀石等。实际上,紫晶的价格总高于同类无色的水晶,粉红色的方解石晶簇的价格高于无色的冰洲石或白色的方解石,不同鲜艳颜色的矿物晶体组成的晶簇的价格更比单一的浅色晶簇的高。对于岩石类、化石类观赏石,颜色也是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色彩缤纷的雨花石比一般单一颜色的卵石类观赏石要值钱。
二、形态
即观赏石的造型,也包括观赏石的花纹图案。对颜色暗淡的观赏石来说,观赏石的“形”是第一评价要案。
不同的观赏石,对“形”有不同的要求。如对太湖石类观赏石,讲究瘦、漏、透、皱、丑等;对象形类观赏石,要求形象逼真,似人似物,惟妙惟肖;对图案类观赏石,则要求线条清晰、图案美丽为特色。对矿物晶体类观赏石,单晶体自然要求其晶形完整,晶棱晶面发育,完美、规则的教科书式晶体,无疑深受人们的推崇,但歪晶或奇特外形的晶体,由于罕见,亦是极好的观赏石。矿物晶簇类,要求造型奇特,讲究组合。
三、质地
包括石质的致密度、硬度、抗风化能力等。石质坚硬、没有风化者,为上品。通常,对岩石类观赏石,其石质的优劣取决其组成矿物颗粒的粗细及其结合方式,即取决于岩石的结构。一般是矿物颖粒越细,结合越紧密,孔隙度小,石质就细腻,致密度高,岩石的质地就越好。如怪异类岩石观赏石之精品——磐石,是灵璧石中优质品,敲击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一特征与其矿物成分较为单一且为显微他形镶嵌结构有关。雨花石,也是重要的观赏石之一。按石质可分为10多种,其中玛瑙质、玉肠质“细石类”雨花石要比粗石类观赏石珍贵。
四、科学意义
科学赏石是现代赏石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国人赏石多是为了修身、养性、明理、赏心悦目,而很少研究观赏石之内涵——科学意义。而这正是东西方赏石观的重大差异。其实,观赏石中包含希丰富的科学道理,或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如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发展演化的见证,陨石记载着天体物质的重要信息。
五、稀奇性
稀少、罕见、奇特是珠宝、同时也是观赏石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物以稀为贵,量多而价低是基本的供求关系。
逼真的象形石、人像图案石、文字石、完美的矿物晶体、晶簇、栩栩如生的化石等等,都是难得的观赏石珍品。1994年,在广西南宁市奇石拍卖会上,一块“雨”字文字石,底价为5万元人民币,最后以8万元人民币成交。如著名的毛泽东侧身像黄河石,有人出价30万元人民币。文字石“中华奇石”,号称东方一绝,在中央台综艺大观中播出后,在神州大地产生了轰动效应,外商也趋之若鹜。一位美国人出价10 000美元要买此4字卵石,仍被婉拒。某些生物化石的保存数量稀少,因而罕见难求,如鸟化石、蛇化石、完美的贵州龙等均属稀有化石,自然价值高,而腕足类、珊瑚类等经常被大量发现,价值就低。色泽艳丽、晶形完美、造型奇特的矿物晶体类观赏石,都是难得的佳品,其价格要高于普通的同类观赏石。
六、体量
观赏石的大小或尺寸。观赏石的体量与珠宝一样,凡是大而且质量好的观赏石,往往稀少罕见,因而价值更高。对于矿物类观赏石更是如此。如同为锡石晶体,0.5—1.5cm大小、带墓岩的晶簇仅20—60元人民币/块,而云南的锡石晶体3一5cm,则要上百元人民币/块。
七、巧合性(时效性)
在观赏石的质量评估要素中,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如机缘、巧合等,也可说是时效性。机缘凑巧,观赏石能卖出天价。如齐彩石“回归”,于1997年初被发现。其画面酷似香港地区鸟瞰图,色泽、形态都十分逼真,维多利亚海峡、尖沙嘴、中环、太平山、九龙、香港岛等清晰可辨。而这一年正是香港回归之年,故取名为“回归”。
八、产地因素和历史渊源
观赏石的产地来源和历史渊源与人们对观赏石质盈的认知习惯有关,特别是古代观赏石,如太湖石、灵璧石等,更有一种历史渊源产生的品牌效应。1993年,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块太湖石以7.1万美元成交;1994年5月,佳士得在香港的拍卖会上,一块灵璧石以8.6万港元成交,而同期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上.另一块灵璧石则以10.3万元港币卖出。中国南京的雨花石,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而且已远销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外市场。